文章分類 標籤

2025年8月31日 星期日

📘 電商明明還在成長,但卻越做越焦慮?|從市場觀察看懂未來3大轉變~ #2026電商趨勢講座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🎤 近期很多學員再說.. 你是不是也有這樣的心聲?

不是不努力,但怎麼越做越累,效果卻越來越差?
廣告也投了、短影音也拍了,還是沒人買…我到底哪裡做錯了?
AI 好像很厲害,但我不知道怎麼用在我的電商上。
現在的客人都變了,以前用心服務就會買,現在好像什麼都不夠。
我不是沒在學,但市場變化太快,我已經追不上了…


你也有中上面的其中一個情形嗎..























🟦 電商明明還在成長,但為什麼我越做越沒信心?

打開這張來自 經濟部統計處 針對網路銷售的圖表,我們可以發現:

從 2020 到 2025 第二季,台灣網路零售銷售金額持續攀升、從沒衰退過















數字很漂亮,市場看似還在成長,但你我都知道「感受」不是這樣的。

  • 廣告越投越貴,成交卻越來越難

  • 搜尋關鍵字流量下滑,頁面點擊率跟著跌

  • 商品競爭白熱化,同樣的東西平台上能找到10家以上

  • 客人越來越理性,回購卻越來越少


很多學員跟我說:

老師,明明市場還在漲,但我經營起來怎麼越來越吃力


這不是錯覺,而是電商的玩法,真的變了。




















🟨 電商變了,但你可能還在用舊的思維在經營

近年我們看到許多問題正被放大、也出現新的趨勢拐點:

  • 搜尋電商失效:越來越多消費者「不搜尋了」,直接開口問 ChatGPT:「請推薦一款CP值高的保健食品」

  • 平台變局壓縮利潤:廣告費高漲、抽成制度調整、比價機制透明化

  • 品牌與產品界線模糊:客人不缺商品,缺的是「信任的選擇」


而這些問題的背後,正是我在第一線觀察到的 三大轉變
















🟩 電商的3大轉變,你若不調整,很可能會被時代淘汰

🔍【1】流量碎裂:你的客人不一定找得到你了

SEO、平台首頁曝光不再是保證。社群+AI+比價網站+直播+短影音,讓顧客決策變得分散、跳躍式。

你還在等他自己找來,你早就被刷掉了。


🤖【2】AI重構:你不是被搜尋,而是「被推薦」

ChatGPT、Perplexity、Siri 已成為新型「選物助理」。消費者問 AI,不再問 Google。

你沒有結構化資料、沒有內容信任度,AI就不會提到你。


💡【3】價值主導:不是誰便宜誰贏,而是誰「被記得」

價格低不再代表能成交。

反而是:誰能說出選品故事、誰有顧客信任、誰建立起品牌記憶點,誰就能在碎裂市場中站穩腳步。


🟧 我們為此舉辦一場關鍵講座,給還在努力的你一個方向

這就是我決定規劃《 2026電商趨勢講座 》的原因。

不是因為想再講一堆數據、預測、行銷術語,而是因為我看到太多經營者「知道努力不夠」,卻不知道該改哪裡。

講座大綱:

🔵 第一章|流量碎裂時代的來臨:從 SEO 到 GEO 的全新戰場

  • AI代理消費者:搜尋不再靠關鍵字,而是靠「信任內容」

  • 為何你的商品沒被AI推薦?關鍵在於資料結構與內容設計

  • 認識 GEO(生成式搜尋優化):AI時代的內容關鍵力


🟡 第二章|從價格競爭到產品價值:打造不能比價的商品力

  • 廣告成本高漲、平台抽成變重,小品牌該如何突圍?

  • D2C品牌失去優勢,唯有供應鏈差異與選品故事能撐住毛利

  • 「選物店」品牌經營四策略:記憶點、體驗感、內容力、顧客共創


🟢 第三章|從一次交易到長期信任:打造屬於你的私域生態圈

  • 私域經營已成關鍵戰場:LINE群、會員制、CRM

  • 顧客不缺商品,缺的是「信任機制」與「品牌情感」

  • 高回購 × 社群經營 × AI助力 CRM,將成2026贏家條件





















🎯《2026電商趨勢講座》資訊

首場:台北教室+線上直播

  • 📅 時間:2025年9月28日(週日)10:00-11:30

  • 📍 地點:台北市許昌街42-1號4樓(台北車站後門,光南與兆豐中間)

  • 💻 形式:實體+Google Meet 同步直播

  • 💬 主講人:大倫老師|30年日貨電商實戰導師

  • 👉 報名網址:https://forms.gle/NKUDveCDkzoEdRuF9



我們有針對 9/28 的這場講座錄製了課程
如果你也錯過可以聯繫我們報名 30天觀看講座影片

2026電商趨勢講座 (原價:1600 學員價:800)
這不只是一場講座,而是幫助賣家看見未來的指南。從 AI代理電商、跨境市場變化,到選品新思維與品牌經營,大倫老師以 30 年實戰經驗帶你掌握即將到來的電商新局。讓你不再盲目跟風,而是用對方法、走在趨勢之前。)

搶先看~ 開場精華



🧭 講座三大重點:

  1. 流量碎裂時代下的新曝光方法:從SEO轉向GEO

  2. 打造「不能被比價」的商品力與選物策略

  3. AI時代的內容行銷與私域經營:信任即是流量


🌱 參與講座後,你會獲得:

  • 不再只是焦慮,而是知道該改什麼

  • 用新的眼光重新盤點你現在的經營策略

  • 開始從「搶單」轉為「被選擇」

  • 建立能被AI推薦的內容、商品與信任資產

  • 重拾電商經營的成就感與掌控權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✅ 結語:這場講座,不是演講,是陪你轉身的開始

有時候,我們不是需要更多「知識」,而是更明確的「轉向」。

電商還有機會,只是機會留給願意調整方向的人

電商趨勢講座 你參加過嗎..
這講座,我們一起走過五年了,2026你還會來嗎?

你也曾經參與過嗎? #一年一會 #電商趨勢講座
從 2020 年底一路走來,已經舉辦五年了....

你也會期待 2026電商趨勢講座 嗎?
這些年,看到太多學員在市場的變動中感到焦慮、迷惘,不是不努力,而是方向變了、工具變了、整個環境也變了。
尤其是這一年,AI快速進場、平台規則更新、廣告變得更難轉單,許多你熟悉的做法,正在慢慢失效。

我想做的,是讓你在資訊雜亂的時代,有個可以安心梳理趨勢的地方。

📍不是炫技,不是預言
📍而是把這一年我們看到的變化、數據與實戰經驗,整理給你
📍幫助你理解未來、找到自己可以著力的策略與位置

希望透過這場講座,我們再次相聚,
不只是學習,而是重新整隊,帶著方向一起出發,走得更遠。

— 大倫老師









2025年8月26日 星期二

探店:🔥 你以為只是二手店?這家日本品牌用「挖寶感 + 品味選品」顛覆日貨電商玩法!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🔍 1.把二手商品「變精品」的心法:定義自己,而不是被市場定義

2nd STREET 最厲害的地方,不是它有多少庫存或展店速度,而是它 重新定義了二手

它不是開在巷弄的老舊跳蚤店,而是站在百貨公司正中間、把自己定位為【潮流選品店】。


📌 給日貨賣家的啟發:

我們也可以這樣做
不要只是賣「代購的東西」,而是讓消費者看到「你幫他選好適合的生活方式」

你賣的是日本商品沒錯,但你呈現的方式,能不能讓人覺得「這就是我想要的品味」?


🧠 2. 現地收購 × 現地上架:愈貼近生活圈,愈容易成交

2nd STREET 在不同地點陳列的商品品項會根據「當地收購回來的東西」調整,因為他們知道:「誰來賣,就是誰會買」。


📌 給日貨賣家的啟發:

在你的賣場裡,你能不能更貼近客人目前的生活情境?

  • 夏天就主打輕便、通勤用單品

  • 開學季推出書包、便當袋、兒童文具

  • 或是在商品頁直接寫出:「這款特別適合每天通勤、常需要收納小東西的上班族」


你越懂客人正在過什麼樣的生活,客人就越容易買單。


🔁 3. 每天都有新貨:讓消費者願意「常常回來逛」

2nd STREET 很強調一件事:「每天都有新商品上架」。這讓顧客有一種:「不每天看一下,會錯過什麼寶物」的心理機制。


📌 給日貨賣家的啟發:

你的社群、你的賣場,有沒有「讓人常常回來看」的理由?

  • 每週一次開箱新貨(FB直播 or IG發文)

  • 每天一篇日貨冷知識(LINE群限時更新)

  • 每週排行榜 Top5(幫大家選出最近熱賣的是哪幾樣)


別讓你只出現「一次」,要讓你變成是一種「習慣」!


📦 4. 小坪數也能開大市場:專注+精準反而更有效率

相比 Hard-off 開很大的二手賣場,2nd STREET 抓準的是「小坪數 × 潮流選品」的路線。


📌 給日貨賣家的啟發:

你不需要什麼都賣,也不需要拼價格戰,而是選對利基市場,比什麼都重要!

  • 只做中古精品的專賣帳號

  • 只賣上班族日常百搭

  • 只聚焦 Hello Kitty、Kirby 粉絲圈


聚焦越清楚,越容易在 AI 推薦時被辨識出你「是專家」,自然也更容易被看見。


🔐 老師的一段話:

我陪跑過的學員裡,有的人一開始什麼都想賣,結果搞得很累、成效也不理想。但當他們找到自己真的喜歡、真的懂的品項後,開始講得更生動、選得更精準、上架更有感——結果訂單也慢慢回來了。

2nd STREET 的故事提醒我們:
選擇」與「經營心法」才是長久關鍵,不是商品越多越好,而是懂得怎麼讓消費者甘願買單、開心回訪。


如果你也正在經營日貨代購、電商販售、甚至考慮拓展二手選品路線,這篇故事很值得收藏思考。

📣 你最近最有感的學習是什麼?

📦 想不想嘗試代購小眾的二手商品?

💬 歡迎留言跟我分享你的觀察或問題,我都會親自回覆!



2025年8月21日 星期四

🔍 搜尋電商已死,AI代理電商當道?!從SEO轉向GEO,日貨賣家的下一步是?














上週Google行銷團隊,告訴我:台灣搜尋量正在下滑……
現在慢慢地不少人是直接問AI不在透過搜尋找答案..

是不是你也感受到最近有一股「說不出的改變」搜尋引擎的效能開始下滑、社群廣告轉換率變低,流量的來源變得更破碎、也更難掌控。

現在,這不只是演算法變了,而是整個消費行為正在被「 AI代理電商 」重塑


過去,顧客是透過 Google 搜尋、點進你的網站、比價、下單。但現在呢?

🧠 AI(像是 ChatGPT、Perplexity、Sparky)已經變成大家的新「購物助理」了!

👀 舉個例子給大家感受一下購物情境:

你可能在賣一款很夯的「日本獨家限定保溫瓶」,
但消費者不會再搜尋「日本保溫瓶推薦」這種關鍵字。


他們可能直接問 AI:

「請推薦一款日本女生最愛的質感保溫瓶,預算在1000內。」

這時候,AI 會根據它抓到的商品資訊、內容專業度、價格結構……給出答案。


⚠️ 如果你沒有做好這幾件事,AI根本找不到你:

✅ 商品資料結構化(不是只有圖片和標題)
✅ 專業商品敘述,讓AI信任你的說明,聽起來就像解答
✅ 價格清楚、物流可追蹤、有品牌可信度

📌 這就是「 AI代理電商 」:
AI 直接替消費者下決策、比商品、甚至直接幫他下單!網站只是背景資料庫,主角是 AI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
1️⃣ 「搜尋電商」的黃金時代已結束

過去做日貨電商,我們拼的是:

  • 商品關鍵字優化(SEO)

  • 評價與頁面轉換率

  • 社群曝光+平台流量引導


這些策略在以前很有效,因為消費者會透過搜尋來找我們。

但現在呢?消費者越來越依賴 AI 助理(如 ChatGPT、Siri、Sparky)來幫他做決策,甚至代為選物與下單。平台首頁、商品頁的重要性正在快速下降。














2️⃣ 什麼是 GEO?它將取代 SEO 成為 AI 時代的核心能力

GEO(Generative Engine Optimization),是生成式搜尋最佳化。

未來 AI 不會讀搜尋排名,而是從整合知識的角度,推薦它「信得過」的內容來源與商品資訊。

換句話說:

  • 你的商品頁內容,AI 讀得懂嗎?

  • 你的商品資訊,是否有結構化標記?

  • 你的品牌內容,是否夠專業、有可信度?


這些都將決定你的商品是否會被 AI 推薦給消費者。



補充:🔍 如何優化 AI 的 GEO?

隨著 Google 搜尋流量下滑、AI 工具逐漸取代部分搜尋行為,GEO(生成式引擎優化)成為內容行銷的新關鍵。它不是要取代 SEO,而是讓你的內容更容易被 AI 模型理解、引用。

以下 6 個方向,能幫助你開始優化:

1. 結構化內容

使用清楚的 HTML 標籤(如 <h1><p><ul>)、FAQ 或 schema.org 結構化資料,幫助 AI 更快讀懂重點。

2. 自然語言問答

文章中多用「XXX 是什麼?」、「XXX 有什麼好處?」這類問題句式,並搭配口語化回答,AI 更容易完整擷取。

3. 專業與事實依據

AI 偏好可信的內容,具備 E-E-A-T(經驗、專業、權威、可信)的文章,更容易被引用成專家觀點。

4. 持續更新與內容鮮度

AI 喜歡最新的資訊。定期更新舊文章、補充數據與案例,才能避免被演算法忽略。

5. 追蹤引用來源

用 GA4 查看是否有來自 ChatGPT、Perplexity、Copilot 的 referral 流量,或透過 Ahrefs/SEMrush 觀察 AI Overviews 是否有引用你的內容。

6. SEO 與 GEO 並行

GEO 是 SEO 的延伸,不是替代。你的網站結構、內容品質、技術 SEO 基礎打穩,AI 才有機會擷取與引用。


3️⃣ 日貨電商的三大應對策略

在這場「AI代理購物時代」來臨前,我們可以做的,不是恐慌,而是超前部署。

 策略一:讓商品更容易被 AI 理解

  • 每個商品上架時,補齊標準欄位、結構化資料(品牌、功能、用途、規格)

  • 使用自然語言描述,像在回答「這是什麼?適合誰?」的問題

  • 用心撰寫開箱文或選品說明,提升內容信任度,讓AI認定你就是專家,資訊可取

 策略二:經營個人化內容+專業推薦

  • 定期在社群或部落格分享穿搭建議、開箱體驗、代購心得

  • 提升品牌專業感,讓 AI 抓得到、信得過

  • 結合 GEO 思維來產出內容,而不只是為了關鍵字而寫

 策略三:物流與價格要跟得上

  • 消費者仍在意出貨速度與配送穩定度

  • AI 推薦時會綜合比價結果,因此要讓自己有競爭優勢

  • 建立品牌與客戶之間的「信任基礎」,不只是搶單,而是能被長期選中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4️⃣ 結語:日貨電商的機會,永遠留給準備好的人

請一定要記得老師常講的一句話:「唯一不變的,就是一直在變。

電商也才短短20多年,但 AI 正在重構整個電商世界,但這不是終結,而是轉機。

AI 會淘汰的是那些沒有調整內容策略、沒有改變經營思維的商家;但也會放大那些懂專業、願意與 AI 合作的人。

我們不是要與 AI 搶工作,而是要學會「讓 AI 幫我們賣東西」。

如果你正經營日貨電商,或是對這波趨勢感到焦慮,我想告訴你:

選品可以很個性化,內容可以很有溫度,只要你願意開始學習與轉變,就會有 AI 願意為你代言。

期許這篇文章可以帶給大家一些方向,歡迎你留言跟我分享:
你對 AI代理電商有什麼想法?你也準備好轉變了嗎?





2025年8月13日 星期三

淘寶 超商貨到取貨付款 來了!你確定你卷得過中國賣家嗎?

 

淘寶貨到付款來了!

如果你也是「中國買、蝦皮賣」…你確定你卷得過中國賣家嗎?

我還記得自己在早期做跨境電商時,還得跑一趟「小三通」去完成支付寶實名認證。
後來淘寶開放台灣刷信用卡、99免運,已經把不少人逼到牆角。

而現在,淘寶更是直接把「超商取貨付款」推進台灣市場
讓買家不必先付款,只要到樓下便利商店就能一次完成取貨與付款。
(這除了解決原先 金流 不方便、物流跟催麻煩、甚至是不是可以如期到貨與不取貨..等情況)

這一步,對正在以「淘寶買 蝦皮賣」低價白牌的台灣賣家,幾乎是毀滅性衝擊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理性競爭,你不可能贏過大平台

在「理性」的戰場上,消費者看的是三件事:

  1. 更快 —— 物流速度與出貨效率

  2. 更便宜 —— 商品價格與運費優惠

  3. 更便利 —— 付款方式與購物流程簡單化


淘寶這波改變,等於在三個面向一次加滿:

  • 更便利:多了貨到付款,降低購物心理門檻

  • 更便宜:中國賣家的出廠價與補貼,你很難跟

  • 更快:物流與集運系統成熟,速度已大幅提升


如果你在蝦皮賣中國貨,且核心優勢只有「便宜」與「方便」,那麼接下來的競爭壓力將會是成倍放大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
感性經營,才是你能逆轉的戰場

在理性條件輸死的情況下,日貨電商 該怎麼突圍?

這就必須進入「感性」的差異化戰場..這是大平台無法複製的領域。


感性 8 大策略方向:

  1. 品牌故事與價值觀

    讓顧客知道你為什麼選日本貨、你的堅持與初衷。

  2. 情感連結與陪伴感

    不只賣東西,還要像朋友一樣在顧客生活中出現。

  3. 生活方式的認同

    讓商品成為一種生活態度的象徵,而不是單純物品。

  4. 美感與體驗氛圍

    包裝、開箱、拍攝風格,讓人覺得買的不只是商品,而是一種體驗。

  5. 專屬感與稀缺性

    限量、預購、會員專屬款,讓顧客有「錯過會後悔」的感覺。

  6. 人情味與真誠互動

    手寫卡片、節日問候,讓顧客感覺到你是真的在乎。

  7. 故事化的產品呈現

    賣的不只是「杯子」,而是「雨天泡茶的午後時光」。

  8. 品牌專屬的幽默或語言

    創造只有你的粉絲聽得懂的文化和默契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2025 年日貨電商的核心建議

  • 不要再打低毛利價格戰:中國平台的規模與供應鏈會讓你沒法喘息。

  • 用溫度取代速度與低價:顧客要的是感覺被懂、被陪伴,而不是多省 10 元。

  • 專注品牌與體驗經營:日本代購早期能成功,不是因為比誰便宜,而是因為讓人覺得「買到的不只是商品」。


📊 日貨電商 2025 「理性 vs 感性」經營策略表

面向

理性打法
舊思維)

感性打法
差異化升級)

日貨電商落地範例

速度

比誰出貨快、物流快

讓顧客願意等,因為商品值得

限量預購日本職人手作茶杯,製作期需 20 天,但附上製作過程紀錄

價格

比誰更便宜

提供超越價格的價值感

日本當季小農水果直送,搭配產地故事與農夫照片

便利

購買流程最簡單

購買是一場專屬體驗

會員制+生日禮物包裝+手寫卡片

品牌故事

無明確定位

有溫度、有使命的品牌理念

守護手作溫度,只用日本匠人製法

情感連結

交易結束關係就結束

像朋友般的長期陪伴

IG 限動分享顧客使用日常並回覆互動

生活方式

單純賣商品

傳遞一種生活態度

用日系餐具打造「慢食早餐」企劃

美感與氛圍

普通包裝

每個細節都是驚喜

日式包巾包裝+開箱香氛

專屬與

人人都能買到

限量、會員專享

VIP 提前 7 天預購新款職人茶壺

人情味互動

自動化訊息

真誠手寫、節日問候

客製小禮物+手寫祝賀卡

故事化呈現

規格與價格

有場景、有情緒的故事

在京都小巷咖啡館裡遇見的馬克杯

品牌語言

普通文案

粉絲才懂的幽默或口吻

品牌專屬 hashtag #日貨小譜


🎯 學員重點行動

  1. 砍掉低毛利 SKU,專注在高價值、高溫度商品。

  2. 建立品牌人設與故事,讓顧客感覺「只想跟你買」。

  3. 用內容行銷疊加價值,影片、照片、文字傳遞情感。

  4. 製造稀缺與專屬感,讓顧客怕錯過。

  5. 強化互動與社群經營,累積長期回購力。



最後想提醒學員們:

在理性市場,你不是跟隔壁賣家競爭,而是直接跟淘寶這種巨獸對抗。

但在感性市場,你可以打造一個屬於自己的 同溫層小宇宙

讓顧客不只是買商品,而是選擇和你一起生活的方式。


這才是 2025 年日貨電商,能長久活下去的關鍵。



2025年8月9日 星期六

💬 為什麼我近年推廣「選物店」而不再什麼都賣?|客人不缺賣家,缺的是對你的記憶點!

為什麼我近年推廣「選物店」?

從什麼都賣,到讓顧客記住你的那一刻....



一、從「什麼都賣」開始的日貨電商路

剛開始做日貨電商的時候,我跟很多人一樣,抱著「市場上賣什麼,我就跟著賣什麼」的想法。新款包包出了?上架。卡通周邊火了?上架。流行化妝品缺貨?想辦法搶一批回來。


一開始,這種方式確實能有銷量,但很快我發現了一個問題:

客人記不住我

他們可能記得「那個賣包的」、「之前好像買過某個小物的店家」,
卻想不起來我賣場的品牌名稱,甚至下一次購物是重新搜尋或轉向了別人。


在這樣的經營模式下,近年總是被價格戰推著走

今天別人降 50 元,明天我就得再降 80 元才能留住訂單。

毛利越來越低,心裡的熱情也慢慢被消耗掉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二、轉折:開始思考「我要怎麼被記住?」

有一次,一位老客人跟我說:

店長,你知道嗎?我每次想買某個品牌的服飾,就會直接來找你,因為我知道你選的樣式與品質都好,也懂我喜歡的風格。

這句話讓我猛然意識到..原來顧客是可以因為「記憶點」而主動回來找你的。
如果我能把這種感覺放大,不就能擺脫一直追著市場熱點跑的壓力嗎?

於是,我開始嘗試轉型,把店鋪定位成「選物店」,不再什麼都賣,而是專注賣「符合我品牌定位的商品」。

同時,我也整理出 4 個品牌經營策略,這幾年都在持續實踐,也分享給我的學員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三、我推廣 選物店 的 4 個品牌經營策略

策略 1:專注細分市場

電商市場就像一片汪洋大海,如果你什麼都撈,很快就會迷失方向。

反而,當你找到一片屬於自己的「小池塘」,就更容易被看見

我會先思考:我的客人是誰?他們喜歡什麼風格?我能解決什麼需求?

透過細分受眾,當越是清楚客戶輪廓,這樣選品的方向就很明確,也更容易在顧客心中建立「第一印象」。



策略 2:創造體驗與客戶認同

商品不是冷冰冰的陳列,而是一種生活體驗。

我會告訴顧客這個商品的故事、背後的選品理念,甚至在包裝細節上下功夫。

讓他們打開包裹時,不只是收到了商品,而是收到了「你專為他準備的一份禮物」。

當顧客對你的品牌有情感連結,他們自然會從一次購買變成長期追隨。



策略 3:內容創作與社群經營

經營選物店,不只是「上架 → 等客人下單」,

而是透過內容去延伸商品的價值

我會用短影片示範使用方式、用文章分享品牌文化、用社群互動建立熟悉感

這讓顧客在不購物的日子,也願意進來看看我最近在分享什麼,甚至主動留言互動。



策略 4:與消費者共創品牌價值

品牌不是老闆單方面的宣告,而是和顧客一起長大的。

我會邀請顧客參與「票選下一批要進的商品」、分享使用心得,甚至參加線下活動

當顧客覺得自己是品牌的一份子,他就不再只是客人,而是品牌的推廣者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四、選物店帶來的改變

自從採用「選物店+4 大策略」後,我發現:

  • 客人的回購率明顯提升

  • 毛利更穩定,不必為了搶單不斷降價

  • 社群互動變得熱絡,顧客不只是消費,而是參與


更重要的是,我開始享受經營的過程,不再被「今天要追什麼熱賣品」這種焦慮綁住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五、寫給日貨電商學員的話

如果你現在的商品很多、很雜,但客人記不住你,
或是每個月的營收都得看市場流行臉色,

那麼,也許是時候嘗試用「選物店」來重整你的品牌。


記住,現在的市場已經不是「誰便宜、誰貨多..一定是誰贏」,
而是「誰的定位清楚、誰和顧客的關係深」。


讓你的店成為那個:
當顧客不需要購物時 記得有你這家店
但當想要購物時會 主動
指名找你買的那家店